六千嵗商城

科普| “冻”住的食用油还能吃吗?
前段时间,气温骤降,一些朋友发现家中的花生油突然变成了白花花的一桶。这是怎么回事?油还能吃吗?
别急,答案马上揭晓~

这是油凝固了,这种现象其实是物理变化,就像水结冰一样。在专业领域,这被称为“发朦”。


食用油有时会变得模糊不透明,或者出现细碎的小颗粒,这些都是发朦的表现。




食用油的凝固现象并不是在某个确定的温度下开始,而是一个温度范围。它会从某个温度开始出现少许絮状物,但并不一定会完全凝固。

由于各种油脂成分的凝固点不同,不同配比的调和油可能会有不同的凝固点。




一般来说,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,就越容易凝固,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因此更容易凝固;而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,凝固点也较低。

比如我们熟悉的猪油,平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了40%,一般温度低于27℃,猪油就会开始结晶、凝固。

而花生油的平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%,并且其中的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都高。因此,在8℃~12℃的温度下,花生油就会开始发朦和析出固体(少部分花生油甚至在15℃以下就会开始发朦)。



茶油主要由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,总含量占90%左右,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,一般在 10%左右,因此在低温下更不易凝固,比其他液态油稳定。

·橄榄油凝固点在-3~7℃


·茶油凝固点在-5~-10℃


·菜油、豆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一般0℃开始凝固。

·棕榈油最低的凝固点是10℃,最高时是33℃。

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山茶油,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更不容易堆积油脂,也更不容易堵塞血管。

总结】
凝固是食用油本身的物理特性,冬天食用油中出现絮状沉淀、变得黏稠甚至完全凝固,这是正常的物理变化,不影响产品品质,温度回升后依然会变成澄清透明状态。

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、有质量、有保障的产品,都可以正常食用。




*参考资料:
1.科普海南:【生活科普】冬天,“冻”住的食用油还能吃吗?;
2.《茶油精炼工艺与技术》龙南市人民政府--关西镇政府-政府信息公开;
3.《我国茶油加工研究进展》“亚运食品安全保障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”学术研讨会暨 2009 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
回到列表

六千嵗商城